关于协会
联系我们
手 机:0591-83651679
邮 箱:fjace99@126.com
地 址: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鼓山镇前横路95-7号(福建省循环经济协会办事处)

中国生态经济学会常务理事/清华大学教授 胡山鹰
2000年之前主要从事过程系统工程的理论和实践研究,近20年来在国内率先开展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的研究,将过程系统工程的理论方法与工业生态学相结合,拓展了过程系统工程和工业生态研究范畴,形成了生态工业的系统工程研究领域。在理论上开展了生态工业系统的分析和集成、复杂系统及其演变进化、循环经济等研究工作,提出了生态工业系统热力学分析、物质和元素代谢分析、循环经济系统集成、产业链构建和优化、多层面生命周期评价、生态工业决策、复杂系统理论研究等并成功地应用于实践,为我国生态工业和循环经济发展做了大量工作。主持完成100多项科研项目,完成的生态工业园区和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等中26个列为各类国家级试点。2005年被评为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国家教育部科技进步奖、国家生态环境部环境保护科学技术奖、中国循环经济协会科技奖、中石化科技进步奖、中国石化联合会科技进步奖、清华大学研究成果奖等10余次,发表学术论文400多篇,SCI/SSCI/EI收录160多篇,编写专著20余部。

福建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钱庆荣
福建师大宝琛计划特聘教授,厦门市“双百”人才。北京大学本科,日本千叶大学工学博士,东京大学博士后。现任福建师范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碳中和现代产业学院院长,聚合物资源绿色循环利用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福建省碳中和学会常务副会长,福建师范大学碳中和学院副院长。长期从事固废资源化利用、环境与能源纳米材料的科学研究与教学工作,先后主持包括国家“十三五”“十四五”重点研发课题、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福建省高校产学研重点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20多项,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授权发明专利30多件,多项研究成果获得产业化推广应用。获福建省自然科学三等奖1项,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

莆田学院副院长/福州大学教授 刘明华
莆田学院副院长,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九三学社福建省委员会副主委、福建省人大常委会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农村废弃物绿色循环技术工程研究中心、福建省生物质资源化技术开发基地、福建省植物资源高值化利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福建省职业病危害工程防护技术中心主任;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入选福建省第三批百千万工程领军人才和福建省第六批“百千万人才工程”;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常务理事、福建省环境科学学会副理事长、福建省造纸学会副理事长;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40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已申请PCT专利6件,国家发明专利102件,其中获授权中国发明专利81件、美国发明专利3件、日本发明专利3件、德国发明专利2件;出版著作25部,发表SCI、EI收录论文150多篇;获福建省科技成果转化奖一等奖(第1)、福建省技术发明奖二等奖(第1)、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2项(第1)、卢嘉锡优秀导师奖、宝钢优秀教师奖、福建紫金科技创新奖、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国家发明创业奖等30余项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

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 李边卓
高级工程师。曾任原国家纺织工业部科长。现任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副会长、中国循环经济协会工业固废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尾矿综合利用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理事长、中国绿色供应链联盟专家委员、民建北京市委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石油大学客座教授、环境科学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委员。

福州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 郗永勤
现任福州大学循环经济研究所所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行政管理系主任,第六届中国科技政策与管理学会理事,《中国行政管理》理事会理事。主要从事节能和循环经济理论与实践、政府经济管理以及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近年来在国家或省部级核心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80余篇,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省部级研究课题、承担社会各界委托的研究项目40余项。先后主持完成了中国科协委托的重大课题《全国性学会秘书长职业标准研究》、福建省发改委规划项目《福建省‘十一五’期间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政策体系研究》、福建省社科规划项目《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指标体系和评价体系研究》、福建省科技厅重点项目《福建技术转移相关协会建设研究》、福建省教育厅重点项目《福建省加强高校高层创新人才队伍建设的研究》和《福建省人力资本积累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研究》、“十一五”福建省人口发展战略《福建省人口发展与资源环境承载力问题研究》(获福建省人口发展战略研究“二等奖”);主持福建省精品课建设项目《政府经济管理》,2012年,出版专著《政府经济管理》(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年被评为福州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10年被评为福州大学“优秀教师”;2012年获得福州大学“教学名师”荣誉称号。

生态环境部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张喆
2016.08—2017.07,美国康奈尔大学,环境政策,休伯特·汉弗莱奖学金 2004.09—2007.07,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硕士 2000.09—2004.07,华东交通大学,国际经济与贸易,本科 主要研究领域 1. 固体废物环境管理(危险废物方向) 2. 环境经济学 3. “无废城市”试点建设 代表性研究项目 1 国务院法规《危险废物经营许可证管理办法》修订项目,2014-今,项目负责人 2 危险废物收集许可和小微收集体系试点建设项目,2019-今,项目负责人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修订工作,2014-2020,危废专章业务骨干 4 危险废物焚烧处置行业环境管理研究,2019-2021,项目负责人 5 借鉴中国经验,提升亚太地区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能力援助项目(南南基金),2020-2022,项目负责人 6 巴塞尔公约废塑料伙伴关系履约技术支持,2019-2021,越境转移组联选主席 6 危险废物出口核准管理研究(巴塞尔公约PIC程序),2009-2021,项目负责人 7 废旧铅酸蓄电池环境管理优先识别活动研究(巴塞尔公约示范项目),2017-2018,项目负责人 8 国家第一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三亚、威海、光泽技术帮扶工作,2019-2021,项目负责人 9 佛山市、重庆江津区等地方“无废城市”建设试点项目,2021-今,项目负责人 10广东省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政策标准体系研究,2019-2020,项目负责人 11废物国际循环中的环境风险与管理模式研究,2011-2013,项目骨干 12固体废物与化学品管理“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2013-2014,项目骨干 13中美电子废物进出口管理政策研究,2012-2013,项目骨干 代表性论文 1. 张喆,陈小亮,郑洋,等. 我国危险废物收集经营现状与创新实践. 环境工程学报. 2021, 15(05). 2. 王兆龙,张喆,贾佳,等.中国控制危险废物越境转移管理现状与展望.中国环境管理,2022 3. Lina Yu, Xiuchen Qiao, Huabao Duan, Zhe Zhang,et al. Life cycle assessment of liquid digestate application strategies for rice gri-food chain in “Zero-waste City”. Biomass Conversion and Biorefinery. 2022. 4. 韦洪莲,梁燕,张喆,等.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医疗废物应急管理与处置. 中国环境监测, 2020.36(05): 8-13. 5. 张喆,刘海兵,郑洋,等. 美国再生铝行业盐饼填埋处置案例分析. 2020年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科学技术年会论文集(第二卷) 6. 郑洋,张喆. 完善环境许可证制度 推动危险废物利用处置规范化. 中国生态文明, 2020(04): p. 29-31. 7. Sen Pang, Mingcheng Guo, Xin Zhang,Lina Yu, Zhe Zhang,et al. Myclobutanil developmental toxicity, bioconcentration and sex Specific response in cholesterol in zebrafish. Chemosphere 242 (2020) 125209. 8. 刘海兵,张喆,周强,等. 企业环境应急预案发展及其编制的若干思考. 环境保护, 2019. 47(11): p. 11-14. (通讯作者) 9. 张喆,邱琦,胡华龙,等. 进口废物对国内资源环境的作用机制与约束条件. 环境工程技术学报. 2014,4(02) 10. 张喆,李淑媛,邱琦,等. 北京市居民垃圾分类收费定价模型与算法. 2014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学术年会(第七章). 11. 张喆,李淑媛,韩飞,等. 我国废物进口综合管理技术对策研究. 中国环境管理. 2013,5(01). 12. 张喆,王金南,杨金田,等. 城市空气质量与经济发展的曲线估计研究. 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2007,(04).

福州大学环境与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土木工程学院特聘教授 徐开钦
现任福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特聘教授/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执行院长,博士生导师,福州大学流域水环境与水生态研究所所长,国家高层次创新计划人才,福建省人民政府顾问,日本水处理生物学会评议员(理事),《中国环境科学》编委等。2021年回国前担任日本国立环境研究所主任研究员/室主任/主席研究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高级访问学者,上海交大、武汉大学等客座教授。曾担任教育部“长江学者”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等。 长期从事流域水环境综合管理、水体富营养化对策、生物生态工程技术、水处理技术开发和评价、资源回收及利用等研究。迄今为止,参与主持编写各类书籍 30 多部,发表相关学术论文 300 多篇(包括 Science等 SCI论文 150余篇)论文总引用8600余次,H-index为52。获日本多个学术杂志(水环境学会,环境技术学会、水处理生物学会、月刊【水】等)优秀论文奖、日本水处理生物学会学会奖、2022年度福建省科技进步奖,2023年福建水利科学技术奖等10余项。

福建技术师范学院海洋学院副院长 杨文卿
博士,副教授,国家注册环保工程师,近海流域环境测控治理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专职副主任,入选 2018年度“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2018年获批泉州市高等职业教育环境科学杨文卿技能名师工作室,2021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排名第 2)。主要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及环境修复方面的研究,目前共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5项、实用新型专利2项。指导学生获得第八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国赛铜奖。目前共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 30余篇,主持、参与、指导多项省、市级科研项目及校企横向项目。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副教授 赵晓旭
莆田学院环境与生物工程学院教学办主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福建省预防医学会第一届卫生毒理学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土壤肥料学会第十一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主持各级各类纵向科研项目7项,横向项目4项,教育教学研究项目4项;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3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含共同)发表SCI论文9篇(SCI 1区1篇、SCI 2区5篇、SCI 3区2篇、SCI 4区1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2篇;参与发表SCI论文9篇、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0篇;获第十三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第十五届福建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1项(排名第一);2022年福建省预防医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1项(排名第一)。

华峰华锦有限公司副总裁 李天源
任华峰华锦有限公司副总裁、研究院院长,兼任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胶鞋分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国际经济技术合作促进会标准化工作委员会专家、荔城区政协委员等。主要负责公司科技研发、标准化管理等工作。作为项目负责人,主持参与省市科技项目10余项,拥有授权专利30余件。

福建省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高级工程师 陈荔英
待

福建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副教授 林国良
福建省环境影响评价专家、福州市专家工作站专家、兴业银行科特派行业专家。主要从事固体废物资源化、功能建筑材料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福建省科技厅引导性项目2项、福州市科技局项目1项,企业委托课题7项,参与多项国家基金项目、福建省产学研项目、市级科研项目。目前共获得国家授权发明专利2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目前共发表国内外学术论文 20余篇,其中SCI收录10余篇,获2020年福建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排名第 5),获2023年福建省水利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排名第6),获2022年福建省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排名第5)。

福建省塑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 陈艺兰
福建理工大学 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学院 副教授、硕士生导师,福建省塑料行业协会常务副秘书长、中国再生塑料产业技术战略联盟副秘书长、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高校生态文明研究联盟理事会理事、福建省清洁生产领域、节能领域专家库专家,福建省生态环境监测专家,福建省环保厅农村污水、地上水专家库专家,福建省政府采购网专家库专家。福建省第二、三届“校园河长”,福建省一流课程《环境生态学》负责人,第六届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三等奖、“福建省高校青年教学新秀”,多次获校“共青团良师益友”称号、暑期三下乡先进工作者。主要从事塑料改性、资源循环利用、生物质能源与环境治理等方面的研究,关注于原生塑料的功能化改性和回收塑料的提质增值改性,围绕无机粉体改性塑料、阻燃塑料、生物质等多源固废,研究其梯次高质利用、有价成分循环利用和耦合高值利用,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和推动绿色发展。参与“孔性稀土配合物/碱性无机材料阻燃体系产业化”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发表论文10余篇,主持参与科研项目10余项。

教授 林春香
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高校青年重点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技项目等课题10余项目前,作为第一发明人已申请国家发明专利9件,其中授权7件;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学术期刊上发表论文80余篇,合著编著2部;曾获福建省第十七届青年科技奖、2021年福建省成果转化奖一等奖、2017年度福建省专利奖二等奖、2011年6·18海峡两岸职工创新成果展金奖、福建省研究生优秀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等奖项。

福建农林大学工程技术系主任 林冠烽
主要从事炭质吸附材料的制备、表征和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获2022年度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排名第一),入选福建省高层次C类人才,获“福建省高等学校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福建省高校杰出青年科研人才培育计划”资助;主持“十四五”重点研发项目子任务、国家自然基金青年项目和中央政林业科技推广项目等10余项:在JCLEANPROD等期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授权发明专利10余项,其中3项实现成果转化。

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 张秀增
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总经理。福建省固体废物处置有限公司创办于2000年5月,是国家“十五”期间开工建设的8座危险废物综合处置场之一,是国家重点扶持的环保基础设施,是福建省首家具备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资质的危险废物综合处置企业,拥有危险废物处理资质:31大类共计343小类。公司坚持以“规范化、生态化、信息化”为发展理念,以“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为抓手,以“突破围墙,敢于创新”为新发展方向,推动公司不断向前发展。公司先后获得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级新型研发机构、省科技型企业、省科技小巨人领军企业、福州市专家工作站、福州市知识产权示范企业等荣誉。

福建海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杨富捷
福建海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高级工程师,福建海建环保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从事福建海西再生资源产业园区的投资、建设和运营,园区是2013年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在福建省布局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福建省唯一、大型、综合类的资源再生利用循环经济产业园区,规划占地面积5029亩,作为福建省“废旧物资循环利用示范城市”、“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的重要载体,园区立足于泉州,辐射福建省,为区域资源循环利用、固体废物治理提供基础设施保障、环境治理和城市服务,致力于打造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资源保障、绿色发展的废旧物资循环利用产业体系。园区是中国环保产业协会、中国有色金属协会再生金属分会、福建省循环经济协会等会员单位。

福建省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工程师 余丰毅
现任福建省固体废物及化学品环境管理技术中心监管一科副科长(主持工作),南京农业大学本科,香港大学工学硕士,福建师范大学非全日制博士研究生。研究农田温室气体排放、污水处理行业能源消耗及其温室气体排放、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利用处置技术管理及其减污降碳效益等。曾在环保桥(上海)环境技术有限公司开发核查首批CCER(中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项目、联合国CDM(清洁发展机制)等十多个碳减排项目,开展中国早期的多个自愿碳核查、碳中和项目等。在现工作单位多年从事固体废物(危险废物)和化学品技术管理和研究,参与省环保科技项目“福建省机加工行业典型金属危险废物管理技术规范”、省科技计划项目“晶片产业生产过程多元混合废酸资源化利用的研究”、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东南特色橡塑产业提质增效循环经济集成技术及示范”等,以第一作者或独撰发表论文《新冠肺炎疫情前后医疗废物处置分析及对策——以福建省为例》《福建省建筑陶瓷业危险废物环境管理》等,获省直机关疫情防控“最美奋斗者”称号、省级“青年文明号”号长。

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绿碳事业部项目经理 姜青苗
现担任方圆标志认证集团福建有限公司绿碳事业部项目经理。专注于绿色低碳、节能环保等相关领域,擅长课题调研、绿色制造申报、产品碳足迹评价、Ⅲ型环境声明(EPD)、LCA生命周期评价、节能诊断、节能评审等,具有扎实的专业背景和专业技术,曾先后参与福建省创新战略研究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关于“加强福建省厨余垃圾后端处理研究”、关于“福建省‘无废城市’建设路径和发展模式”等课题调研。

新材料与循环经济工程院副院长、循环经济工程所所长 刘亮
正高级工程师,国家一级注册建造师,河南省报废机动车回收行业协会特聘专家。主要从事报废机动车、废旧金属、废旧家电、废旧塑料、废旧轮胎、退役锂电池等循环经济领域相关工程项目咨询、规划及设计工作。先后主持完成国内行业标杆企业相关项目60余项。申请相关专利9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获得中国机械工业集团科技进步奖等省部级奖项6项,其他奖项10余项;以负责人身份主持参与循环经济相关研发课题7项,其中5项获得课题评审一等奖。

福建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相思岭乡村旅游学院副院长 陈建龙
书院制改革案例相思岭(耕读)公社院长,参与并协助负责公司在2021年1月12日在美国纽约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负责库客智能音乐项目成功在全国开拓并落地1200家加盟。成功在福建农业职业学生创业园孵化15个盈利项目,并扶持20家大学生创业公司盈利、省级典型案例支撑人员、项目师徒制,深化乡旅人才改革案例、福建省劳动实践教育基地运营负责人、福建省科普基地运营负责人、五育五有省级思政教育基地典型案例、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项目研学旅行活动设计与执行项目主要成员